第2期:《中医苑》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瑛: 非遗事业是终身的


   期次:第2期   作者:特约记者 腊莎 宣联处 张晓敏   查看:112   



      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中医药领域58名传承人入选,针灸项目仅7名传承人入选。其中,来自衢州市中医医院的杨继洲针灸传承人金瑛成功上榜。
  杨继洲针灸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金瑛和他的团队用了十多年时间,获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后,则需要他倾注毕生心血。“非遗事业是终身的,要维护好这块金字招牌。”金瑛如是说。
  日前,记者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对这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采访。
       迈入医门不变的初心
       杨继洲针灸,以《针灸大成》为基,历经六代,以里籍同乡为纽带,薪火相传。它既有精深的针灸技术,又不偏废药物治疗,主张针、灸、药三者并用,各取所长,形成了杨继洲针灸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重视基础理论、辩证选经、循经取穴、取穴少而精、讲究手法操作。对于医者尤其是中医针灸,杨继洲和《针灸大成》都是无法绕开的名字。
  如今看来,金瑛与杨继洲针灸的缘分并不止十几年,而是要追溯到他小时候。
  金瑛出生在医学世家,外祖母家族是安徽新安医学的世家,从小就给他说了不少祖祖辈辈行医的故事。耳濡目染,金瑛对中医针灸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报考大学时毫不犹豫选择了中医。迈入医门后,金瑛切实感受到了中医针灸的博大精深。
  1989年,金瑛读大一,师从同为龙游人的王樟连教授后,成为“杨继洲针灸”第五代传人。从那时起,金瑛的名字和杨继洲针灸紧密联系在了一起。1994年,金瑛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衢州市中医医院工作。
  “杨氏家传与独创的操作手法,丰富的临床经验,珍贵的针灸处方,都值得进一步保护、发掘、整理、继承。”金瑛认为,用杨继洲针灸的核心理念指导临床、服务患者是最重要的。而衢州是针灸大师杨继洲的故乡,有发扬中医文化最良好的土壤。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还没有“非遗”概念的时候,金瑛就开始收集整理了大量杨继洲针灸资料,把口口相传的资料整理出来,利用媒介把原始资料保存下来。在悬壶济世之余,金瑛把大量时间、精力都花在了资料整理上。“沙中淘金,重在平时的积累。”作为一个有心人,金瑛执笔完成了“衢州杨继洲针灸”非遗申报的一系列材料。
  2014年杨继洲针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继洲针灸”省级传承人。
       术惠于民,乃杨继洲针灸价值所在
      “至德精医,立诚笃行,逢病尽力,术惠于民”是金瑛从医近30余年的坚持,这和杨继洲针灸的核心不谋而合。“杨继洲针灸的特点就是针药结合,针治其外,汤药治其内,注重手法,术惠于民,让患者少受苦,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金瑛介绍。
  近年来冲着杨继洲针灸和金瑛来的患者络绎不绝。谈话间,一位刚从新安江赶来的中年患者到了诊间。他说自己面瘫5个月,已尝试过多种疗法,但现在仍然有闭眼困难的情况。根据患者做的肌电图检查,金瑛为他制定了治疗方案,在治疗室内,金瑛娴熟地在患者面部地仓、颊车等几处大穴位处扎了下去。
       灸来有气灸去无疾。患有颈肩疼痛的李先生每周从浦江来到中医院针灸已经连续两个月,治疗结束后,他总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放松。“金瑛主任果然名不虚传,手法一流,针灸不痛,每周赶来都是值得的。”李先生说道。
  因运动急性腰扭伤的小陈一大早就找到了金瑛,弯着腰进来的他一边忍着剧烈疼痛一边说着自己的情况。金瑛见状分别为他头顶的前顶穴和两手背处的腰痛穴扎了针,不一会儿,小陈就能直起腰来走动了。“腰伤竟然在手上扎两针就好了,太神奇了。”第一次体验针灸的小陈忍不住感叹。
  除了力促“杨继洲针灸”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金瑛在技术上还有着多项成就。金瑛带着他的团队创建了杨继洲针灸馆及衢州首个针灸病区,先后开展填补衢州市空白的龙氏正骨、火针等技术,撰写了多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及著作。他是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针灸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115人才第一层次培养成员,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
      非遗赋予的新使命
      升级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后,金瑛认为,他的肩上赋予着新的使命。“非遗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把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在金瑛看来,杨继洲针灸是宝藏,值得继续深度整理、挖掘、传承其精华,绝不能只取皮毛,浅尝辄止。
  金瑛在院内推行“师承式”技艺传授、建立“非遗传承基地—— —杨继洲针灸馆”及“专家工作站”等动态传承机制,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曹莉是金瑛的学生,跟师、抄方、实践,两年来她在金瑛身旁学到了不少东西。“老师是很全面的中医师,不仅教我们重视准确用药和疗效,耐心讲解治疗原则,还常常强调作为一名医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曹莉说,自己十分幸运,能跟从金瑛学习。
  “我是受传统中医教学的,早上临床、下午讲课、晚上自修。中医学科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传统带学生的形式不能丢。”金瑛坦言,中医教学少不了临床和实践,目前他所带的2名研究生已毕业,4名正在进行中。通过“亲传式”教学,院内也有2名医生出师。
  “非遗事业是终身的,重点在传承,在保护好这块金招牌的同时,培养对这一学派感兴趣的好苗子是接下去的重点。作为传承人,这是责无旁贷的事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接力棒交在了金瑛手上,保护与传承是他的新使命。